廛(廛怎么读)

2023-05-28 22:45 • 阅读 148
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讲“足”部的两个汉字“躔”和“踵”。这两个字都不是高频常用字,相对来说,“踵”字较为常用。两个字的详情如下:1、躔。读音有两个:(一)chán。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,给的解释是:“躔,践也。从足,廛声”。形声字。本义是践,践履。廛,读chán,本指古代

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讲“足”部的两个汉字“躔”和“踵”。这两个字都不是高频常用字,相对来说,“踵”字较为常用。两个字的详情如下:

1、躔。读音有两个:

(一)chán。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,给的解释是:“躔,践也。从足,廛声”。形声字。本义是践,践履。廛,读chán,本指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。与“躔”字义略有关联,但不必附会细说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习其弊邑而不睹上邦者,未知英雄之所躔也。”吕延济注称:“蜀但知习其弊小都邑,不见上国,不知英雄之所行历也。”蜀地弊陋,不知到大国英雄的事迹。又比如宋代苏舜钦《蜀士》:“古之设爵位,盖欲英雄躔。”自古以来国家设立爵位,就是让英雄们去努力践履的。

本义之外,“躔”字还有其他用法,比如:

(1)麋鹿的足迹。《尔雅·释兽》:“(麋),其迹躔。”郭璞注:“脚所践处。”后来又有发展,不单拽麋鹿足迹,而指所有的足迹、脚迹、行迹。其实,本义里所引的例句,也是这个意义。

廛

(麋鹿的踪迹)

(2)日月星辰在黄道上运行。这其实是引申义中的特指。《方言》卷十二:“躔,循也。”又:“躔,行也。日运为躔,月运为逡。”郭璞注称:“躔,犹践也。运,犹行也。”《广韵·仙韵》:“躔,日月行也。”比如《汉书·律历志》说:“日月初躔,星之纪也。”颜师古注引孟康曰:“躔,舍也。二十八舍列在四方,日月行焉,起于星纪,而又周之。”这是古人对天体星座位置的朴素理解。实际上,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,从地球上看,太阳慢慢在星空背景上移动,一年正好移动一圈,回到原位,太阳如此“走”过的路线就叫 “黄道”。

廛

(黄道与十二星座、十二个月的对应关系)

与黄道对应就有了十二个月份和十二个星座,在上古时代,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,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个分组,就是我们俗称的“二十八宿”。这些都是天体现象名词,我们不再细说。

(3)与上一条相关,“躔”又指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,即运行的轨迹,或称“躔次”、“躔度”。《增补五方元音·天韵·虫母》:“躔,日月行度。”晋成公绥《故笔赋》:“书日月之所躔,别列宿之舍次。”

(二)zhàn。这个读音出自《集韵》。义同“(走亶)”字,这个字我们在199课已经讲过。指移行、遵循。这个用法,现代汉语基本不用了。

“躔”的小篆写法如图:

廛

(躔的小篆写法)

2、踵。读zhǒng。《说文解字》给的解释是:“踵,追也。从足,重声。一曰往来貌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有两个:

本义一:追,追逐。《六韬·均兵》:“骑者,军之司候也,所以踵败军,绝粮道,击便寇也。”这是说骑兵有用法,大意是:骑兵是军队的眼睛,可以用来侦察警戒,跟踪追击溃逃之敌,切断敌人粮道和袭击散乱流窜的敌人。

廛

(战争中的骑兵)

本义二:往来的样子。这个典籍未见应用实例。只存在于《说文》的解释之中。

本义之外,踵还有很多用法,比如:

(1)脚后跟。这是最常用的用法。《玉篇·足部》:“踵,足后曰踵。”《字汇·足部》:“踵,足跟。”《尔雅·释鸟》:“凫雁丑,其足蹼,其踵企。”郭璞注:“飞即伸其脚跟。”邢昺疏:“踵,脚跟也。”凫雁一类的鸟,足上有蹼,飞行时脚跟伸直。

廛

(凫雁)

现代汉语也用这个用法,比如老舍《四世同堂·偷生》第二十五:“他的厚墩墩的脚踵打得地皮出了响声,象奔命似的进了城。”

又指用脚跟走。比如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鲁有兀者叔山,无趾,踵见仲尼。”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引崔譔云:“无趾,故踵行。”鲁国有个断了脚趾的人,名字叫叔山无趾,他用脚后跟走着去拜访孔子。

又指鞋后跟。比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捉衿而肘见,纳屦而踵决。”掣一掣领巾,胳膊肘就露出;提一提鞋子,鞋后跟就裂开。这是成语“纳屦踵决”的出处,指穿上鞋子,就破了鞋后跟。形容衣着褴褛。

又引申指基脚,物体的底部。比如《元史·五行志二》:“二十八年六月壬寅,彰德路天宁寺塔忽变红色,自顶至踵,表里透彻,如锻初出于炉。”塔从顶到底。

廛

(天宁寺塔)

(2)跟踪;跟随。唐代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四引《说文》曰:“踵,相迹也。”清代沈涛《说文古本考》:“盖古本以‘相迹’为正解。”也就是说,古本《说文》里,踵的解释,就是“相迹也。”跟随,很可能是踵的本义。比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四年》:“吴踵楚,而疆场无备,邑岂能无亡乎?”杜预注称:“蹑楚踵迹。”指吴军紧紧跟随楚军,然而边境却没有戒备,城邑能够不丢掉吗?

(3)继,继承。《广韵·腫韵》:“踵,继也。”比如《离骚》:“忽奔走以先后兮,及前王之踵武。”大意是:急匆匆为王车前后奔波,想使你能继承先王的遗志。

(4)蹑,踩。《字汇·足部》:“踵,蹑也。”《墨子·号令》:“若视,举手相探、相指、相呼、相麾、相投、相击、相靡以身及衣。”孙诒让《墨子闲诂》:“《说文·止部》:‘歱,跟也。’踵即歱借字,谓以足跟相蹑也。”脚踩脚跟。

(5)至,到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,自楚之滕,踵门而告文公曰:‘远方之人,闻君行仁政,愿受一廛而为氓’”赵歧注:“踵,至也。”大意是说:有个主张神农家学说的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,登门(来到府门)求见对滕文公说:“我这偏远地方的人听说您施行仁政,希望领受一间住所而成为您的子民。”

廛

(孟子像)

(6)屡次。《广韵·腫韵》:“踵,频也。”未见典籍有应用举例。

(7)辀后承轸处。据《周礼·考工记·辀人》:“五分其颈圈,去一以为踵围。”郑玄注:“踵,后承轸者也。”古代车的一部分,如图:

廛

(踵的位置)

贾公彦疏称:“踵,后承轸之处,似人之足跗在后名为踵,故名承轸处为踵也。”也就是说,这个位置叫这个名字,跟脚后跟的意义相关。

踵的小篆写法如图:

廛

(踵的小篆写法)

(《说文解字》之338,部分图片引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
本文由本地通发布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chengdu.bdtong.com.cn/bk/162629.html